自今年新冠爆发之后,诸多野生美味都受到了波及。从3月份开始,先是生蚝大规模滞销,紧接着是鲍鱼大规模滞销,然而这批大规模滞销仅仅是行情低迷,受新冠的“污水”溅到而已。本以为水产能够逃过一劫,谁也没想到6月份的时候进口虾成了众矢之的,把整个水产行业真正拖下水了,现在是全身“湿”了,短期内看是晒不干。
不过从鲍鱼、生蚝滞销之后就没有再听说后续消息,在当下没有更多消息就是好消息,就是行情好转了。可是国内的对虾行情却一蹶不振,6月份受进口虾事件影响价格跌到地板,甚至一度出现烂市。然而现在距离6月也过去了3个月时间,国内对虾价格依旧低迷,市场价低,批发价更低。最让养殖户无法接受的是近期来对虾的价格还持续暴跌。
再过半个月,国庆黄金周就马上到了。按照往年市场,无论是五一假期还是国庆黄金周,餐饮消费品必定会引起一小段时间的价格涨势,在消费刺激之下,行情都会转好。但如今国庆黄金周马上到了,对虾价格还在跌。9月1日国内市场对虾的价格在24元左右,一些发展较好的地区价格稍微高一些,但在这个价位与6月份的地板价相比是有所上涨,与往年同期相比,那可就是 低的多了。
其实这是一个消费安全心理问题,就以笔者个人来看,6月份的进口虾事件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不安全的阴影,阴影面积有多大,每个人都不一样。但整体看来,对水产的安全性绝对已经不如以前了,这就是当下对虾市场需求量不足的一个原因。常见的消费者心理是,虾不安全了可以选择不吃,或者吃本地的河虾、草虾,替代品很多,并且是非必要品。
眼看黄金周临近,对虾市场不积极,节日带动效应不明显,价格还站不住下跌,养殖户想想都很失望。然而进入9月之后,却是对虾大规模上市的时候,有些养殖户想捂着等国庆再买卖,但实际情况不允许,存塘的虾风险很大,有病害也有饲料成本的增加,算算都觉得不划算了。于是在南方诸多对虾养殖基地,如福建漳浦,广东中山等地均出现了走货积极的市场现象,有收购商就告诉笔者,捂着不卖风险太大,现在低价卖,价格多少就卖多少,只能顺应市场形势。
在不利养殖户的市场下,对一些喜欢对虾的消费者而言,这无疑是个好时机。市场一斤20出头的对虾,完全可以不用考虑经济问题吃个饱了。对当下对虾价格便宜的市场,许多消费者表示叫好,对虾就应该这个价,大众才吃得起。猪肉也应该学学对虾,才能实现猪肉自由。不过现在猪肉价格还很坚挺,要实现猪肉自由并非短期可实现的。